0722-3336886

盘点各大车企在智能驾驶等级上的布局

文章类目:公司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5-05 | 点击量:1810

随着汽车工业步入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时代,智能驾驶技术已成为各大车企竞相布局的重要战略方向。从L1级的基础驾驶辅助,到L5级的完全自动驾驶,各主流汽车品牌在不同智能驾驶等级上的发展呈现出各自的技术路径和战略重点。本文梳理了当前全球主要车企在智能驾驶等级上的部署和发展态势,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智能驾驶领域的最新动态。

全球智能驾驶分级标准主要参考SAE国际标准,将自动驾驶技术划分为L0到L5六个等级。L0为无自动化,L1和L2属于驾驶辅助级别,L3到L5为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等级。当前主流车企的布局普遍集中在L2和L3之间,少数科技领先车企开始涉足L4及以上技术。

特斯拉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先锋,其Autopilot系统起步于L2级别,目前已通过FSD Beta版本不断推进至接近L3水平。特斯拉采用基于视觉感知为主的技术路线,主张通过摄像头与AI算法实现高阶自动驾驶。其FSD(Full Self-Driving)计划虽争议不断,但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技术领先的活跃态势。

相比之下,传统豪华车企奔驰、宝马和奥迪则选择更为谨慎的推进策略。奔驰在2022年获得德国政府批准,其Drive Pilot系统成为全球首个获准在公共道路上实现L3自动驾驶的系统。宝马也在逐步推出L2+和L3系统,依托其在驾驶体验上的积淀,强调智能辅助驾驶与人车互动的结合。奥迪则通过A8车型率先尝试L3,但因法律与技术限制而放缓推进节奏。

日系车企如丰田、本田、日产则以安全为核心,在L2级别构建稳固系统基础。丰田的Teammate系统、日产的ProPILOT均为广泛应用的L2+技术,通过传感器融合实现部分场景下的自动跟车、车道保持等功能。本田在中国推出的Honda SENSING Elite,已具备L3等级的能力,显示出其向更高级别迈进的野心。

中国自主品牌近年来在智能驾驶领域迅猛发展。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纷纷推出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其中小鹏率先实现城市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功能,具备复杂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能力;理想则通过AD Max系统强化高速和城市辅助驾驶体验;蔚来则在其NT2平台上部署了NAD系统,结合超算平台与高精地图,推进L4预研。

比亚迪、长城、吉利等传统车企也在加速智能驾驶转型。比亚迪推出的DiPilot系统已进入L2+阶段,未来车型计划搭载更强大的中央域控制平台与感知系统。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已与Mobileye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长城的Coffee Pilot已实现高精地图支持的高速自动驾驶,预示其向L3发展的意图。

科技公司也是智能驾驶的重要推动力量。百度Apollo平台与集度汽车联手打造无方向盘L4车型,代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最前沿。华为则以HI模式赋能车企,帮助赛力斯、极狐打造L2+及预研L3产品。小米汽车虽刚起步,但已明确瞄准L3及以上智能驾驶能力为核心卖点。

在智能驾驶等级上,不同车企根据自身技术储备与商业考量,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欧美车企更注重安全法规的完善与系统可靠性,强调逐级推进;中国产业链在传感器、算法、芯片与数据闭环方面取得突破,带动本土车企快速迭代升级,具备局部领先优势;科技公司则通过软硬件协同与算力平台驱动,推动高阶自动驾驶走向实际落地。

目前,L2+已成为市场主流配置,L3的应用正在逐步试点推广,但受制于法规、责任界定和技术稳定性仍需进一步完善。L4及以上仍处于测试与预研阶段,尚未大规模商业化。未来,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与商业模式的验证,将成为衡量各大车企竞争力的新指标。

总体来看,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正深刻改变汽车产业格局。谁能率先实现稳定可靠、用户体验优异的高阶自动驾驶功能,谁将在未来的出行革命中占据有利地位。车企的布局不仅关乎产品竞争,更关乎对智能交通时代话语权的掌握。智能驾驶的赛道,才刚刚开始。

盘点各大车企在智能驾驶等级上的布局